文/博华
冬天来了,窗外天寒地冻,寒风呼啸,无边的寒意,充斥天地间,河水停止了奔流,树木一片凋零,无边的旷野,枯草在寒风中,如泣如诉地低吟,鸟儿栖在枝头,蜷缩着脑袋,抵御着严寒的考验。望一眼窗外的景色,心中不得由略过一阵寒意。冬日的周末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哪儿也不去,推开一切烦扰,简单的洗漱整理过后,走进书房,拉开窗帘,将暖阳迎进室内。然后泡一杯淡茶,捧在手中,坐在书桌前,静静摊开自己尚未读完的一本闲书,看上几页,十几页,在内心时而宁静,时而起伏的默默思索中,回味着书里书外的一些事情……
已经步入知天命之年的我,虽说无欲无求了,可是从小养成的喜欢读书的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现在生活好了,没有了衣食之忧和冷暖之苦的折磨,思想却总喜欢去追忆童年那段快乐中却带有几分苦涩的岁月,纠缠于那个特殊年代自己所经历的那些苦难,尤其是冬日的童年岁月。上世纪六十年代,人们没有摆脱温饱冷暖之苦,因此一到冬天,我们这些农村孩子大多就会呆在家里不出门。为了排解内心的寂寞,记得刚刚读了几天书的我,就会纠缠着父亲教我读书。父亲是一位军人出身的转业回乡干部,在部队上过军校,因此认识一些字,是当时村子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正是在冬日那段农闲时间在父亲的指导下,我认识了好多字,成为同龄孩子中的佼佼者。这为我日后进入学校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记得父亲从工作单位转业回乡,带回了一个红色的大木箱子,里面盛满了好多当时流行的政治书籍。出于好奇,我总喜欢打开里面的书,去看里面的一些插图,见我喜欢看书,父亲就指着书上的字教我认读书的名字,没成想几天下来,近百本书的名字就被我记住了。父亲随便拿起那本书,我都能准确地念出书的名字。为了检查我是不是真地认识这些字,父亲还随意将书名中的一些字,单独写在纸上让我念,见我认个八九不离十,父亲便开始认真教我认字了。就这样进入小学之前,我已经差不多认识了近千个汉字。正是得益于父亲的早期启蒙,我一下子喜欢上了读书,一直坚持到现在,初心不改。
至今记得童年的冬天每天下午放学后,一回到家,天就差不多黑了下来。于是各家便开始张灯吃饭。那时村子里没有通电,吃完饭,一家人便围在煤油灯下各做各的事情。父亲喜欢坐在煤炉前,冲一杯花茶,自斟自饮,我们这些孩子便围在他身边听他讲一些他自己当年当兵打仗的战争经历。父亲讲累了,便让母亲给我们铺好被窝,于是我们兄弟几个便纷纷钻进被热炕温暖的被窝里。小时候我精力特别旺盛,总喜欢躺在被窝里看书。昏黄的煤油灯下,我躺在被窝里看书,从不觉得累。外边呼啸着寒风,吹着屋顶的麦秸,发出呜呜的声音,有几分凄厉恐怖的感觉,但有父母亲人的陪伴,一点也不感到恐惧,反而觉得这份天籁之音有那么几分亲切自然。直到今天我依然很怀念童年躺在被窝里看书的感觉,无拘无束,一点压力也没有,全凭个人的爱好,去干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
正是得益于童年的自由阅读,我在恢复高考后,得以顺利通过高考,成为一名师范生。从此一生与书结缘,一直到今天已步入知天命之年的我,喜欢读书的热情,依然不减。现在的读书环境好了,用不着四处奔波,去别人家借书读了。百余平方的居室,单独拿出一间来,作为书房,当窗一个书桌,四壁是书架,上面全是自己用工资购买的各种古今中外的经典书籍。从事了一辈子教育事业,别无长物,唯有这一屋子的书籍,成了自己一生的挚爱。教学工作之余,回到家里,第一时间就是从书架上取下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然后静坐书房,默默读上几页,以满足一下自己读书的欲望。读书的过程中,内心会升腾起一种自由散淡的感觉,来稀释并冲淡一下内心的疲惫和倦怠。面对满屋子的书,一本本立在那儿,像一个个朋友似的等着我与它们去会面交流,每一次的阅读,书中那安静的文字就像跳动的音符,愉悦着我的精神,带给我无法言说的快乐。读书犹如迎接黎明,迎接一天当中最纯澈的光线,迎接最能让人内心青春荡漾、思绪万端、憧憬无限的那样一种美好状态,书就像有神性的水晶球,唤醒了我对生命的原始本真的印象,唤醒了体内那些沉睡的细胞,让我看清了远方的事物,看清了内心险些忘却的东西。内心的梦想就像种子一样遇见了阳光,水分,在光阴的流淌中,自由生长。喜欢读书,不需要理由,因为无理由的读书,会让你轻松摆脱功名利禄的诱惑,喜欢的书,就读,不喜欢的书,可以暂时放在一边,也许过不了多久,一个偶然的机缘又会带来你的阅读渴望,让你重新喜欢上它,并把它读完。
文章来源:《中国当代医药》 网址: http://www.zgddyyzz.cn/zonghexinwen/2021/0518/1323.html
中国当代医药投稿 | 中国当代医药编辑部| 中国当代医药版面费 | 中国当代医药论文发表 | 中国当代医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